信息中心

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
来源:     时间 : 2024-01-25

正值上海两会期间,《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的发布引起上海科技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据悉,生物医药是浦东新区三大先导产业之一,2023年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规模预计3600亿元,约占上海市全市40%。2023年上海市新上市4款1类新药均出自浦东。记者注意到,在构建产业发展生态方面,《方案》提出,建立生物医药协同创新机制,推动医疗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加强临床科研合作,依照有关规定允许生物医药新产品参照国际同类药品定价,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发展。


对此,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积宗表示,生物医药,特别是现在的创新赛道,是离不开协同的。“首先,我们需要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其次,药品源于临床,又回归临床,因此医院在协同创新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另外,生物医药是一个强监管的行业,在药品审批监管方面,上海药监部门提出‘研审联动’,即在生物医药创新过程中,监管和服务就介入其中,使得创新研发更加有效。”李积宗认为,生物医药协同创新需要一个牵头统筹的部门,把各方协调在一起,召开一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会议,让研发企业、研发机构、临床医院有获得感,坚持结果导向,切实解决创新药研发方面的问题。


此次上海两会期间,李积宗就创新药出海和虚拟临床试验提出相关建议。“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整个链条进行统计,可以发现60%的时间和资金都是在临床阶段。目前绝大多数项目还是以临床患者入组的传统方式来验证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试错成本非常高。”对此,他提出,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数字孪生对患者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或者用虚拟临床的方式对药物适应症进行更好地预测、筛选。“如果对基于数字孪生的虚拟临床开展研究,可能会是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可以大大加快临床试验的进度,以更低成本更高效地验证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加快药品研发速度,降低新药研发成本。”


与此同时,虚拟临床技术对临床数据提出更高的要求。李积宗进一步提到,人工智能、虚拟筛选等技术需要高质量的数据,才能产生正向的迭代反馈;其次,还需要高质量的临床数据的共享,数据流动起来才能产生价值;最后,需要多学科交叉,形成数据共享、利益共享的机制,让数据提供者也能够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