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平台

  • 易制毒化学品
  •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服务平台  /  易制毒化学品
杨道兵:在层层迷雾中寻觅“毒魔”
来源:     时间 : 2021-12-13

 手持小试管,身穿白大褂,他工作的样子不太像警察;没有配过枪,很少使用警械,他傍身的“武器”是一台台精密的仪器。入警20多载,开展毒品检测万余次,他为锁定形形色色的毒贩提供科学依据,无一差错。他就是湖北省武汉市公安司法鉴定中心禁毒分中心正高级工程师杨道兵。

  火眼金睛,识别隐藏的毒品

  武汉市公安司法鉴定中心禁毒分中心位于汉口沿江街区,闹中取静。每到深秋,这里的老梧桐树叶色彩斑斓,“杨道兵工作室”的一扇窗就在这梧桐树边。11月28日上午,记者推开工作室的门,只见在一摞摞检测报告、业务书籍中间有一个白色的身影,暖阳透过梧桐树叶在他的背上洒下斑驳的影子。

  这是以民警名字命名的毒品检测工作室。这里没有刀光剑影,却需要绝对的细致。

  2020年5月,一个派出所送来一袋K粉检测样品,那是民警跟踪数月,熬得双眼通红,好不容易取得的战果,只等检测结果一出,将毒贩绳之以法。本是一道“常规题”,接检、称量、取样、净化、上机分析……杨道兵三下五除二做完了,谁知仪器上并未显示相应图谱。难道是仪器出了故障?杨道兵重做了一遍,还是相同的结果。

  民警又急又纳闷:“这怎么可能?这家伙明明一直和涉毒人员来往。”杨道兵也是一头雾水。下班了,他没有回家。“我们办案不能错抓一个,但也不能放掉一个涉毒分子!”不解开这堆白色粉末之谜,杨道兵就是回家也吃不香、睡不着。

  杨道兵又在工作室忙活起来,查阅了一些资料,又梳理了那段时间各地查缉毒品的新情况,不知不觉已是深夜。他一遍又一遍取样上机,一遍又一遍比对结果,一遍又一遍分析曲线,直到有充分依据认定粉末状物质是一种新精神活性物质。为稳妥起见,次日一早,他又紧急联系上海的同行,再次通过比对,证实检测结果的正确性,确保了逮捕、起诉等程序正常进行。

  科学鉴定,为破案提供强力支撑

  一些狡猾的毒贩在正常化学品经营中,往往夹带结构相似、不易辨别的违禁品。若没有毒检专家的帮助,案件侦办难度会非常大。2018年,在一起案件办理中,杨道兵凭着过硬的技术立下汗马功劳。

  当时,专案组民警获得线索,一家药业公司暗地里参与制贩新型毒品活动,但其制贩毒品的种类、方法、地点等并不清楚。“当时看着办案民警送来的种类多、成分复杂的化学品,整个人都快晕了。”杨道兵告诉记者。他没日没夜地忙着前期的取样、鉴定工作。“拿到一个可靠的结论,我们办案才有底气。”专案组民警顺着杨道兵提供的科学依据、合理建议,一步步推进侦办工作,最终一举查获远在几千里之外的制毒窝点。行动当天,杨道兵再次披挂上阵,鉴定出国家管制的11种新型毒品10余千克,为案件侦破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作为工作室负责人,杨道兵不仅自己刻苦钻研技术,还组织工作室技术人员编写培训教程,对全局基层民警开展吸毒现场检测及吸毒成瘾认定培训,累计帮助3000余名基层民警快速提升业务水平。

  在强力支撑实战的同时,杨道兵还主动开展专业研究和创新,曾获得公安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撰写的多篇学术论文、组织的课题研究受到全国同行关注。(杨槐柳  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