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中心

上海要打造国家生物经济先导区,底气在哪儿?
来源:     时间 : 2020-08-28

2019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经济总量3833.3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生物医药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19.9亿元,增长7.3%。


2020年上半年,上海生物医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662.08亿元,增速0.5%,在众多产业中“一枝独秀”,实现了逆势上涨。


上海市经信委总工程师刘平表示,借着生物医药发展的良好态势,上海要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特色优势鲜明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打造国家生物经济先导区,成为国内生物医药产业政策改革突破的试验田;打造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区域协同和开放发展的示范区。


底气在哪儿?



好项目不缺土地,好产业不缺空间




8月25日,上海科创办、上海市经信委、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联合举行了“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推介会”,上海各区政府、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分别向外界介绍各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生物医药初创企业最关注的要素是什么?首先是产业化发展空间。


刘平介绍,目前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基础优势主要有产业基础扎实、产业人才富集、临床资源丰富、优势企业崛起、资本力量雄厚等几个方面。



据统计,上海直接从事生物医药产业的人才达到24.1万人,人才规模在全国来说首屈一指。上海有84位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的院士,占全国1/4以上,富集的产业人才将为初创企业带去强劲的动力。 


土地空间方面,早在今年3月31日,上海就发布了26个特色产业园区和60平方公里产业新空间,并于4月28日对5个生物医药产业特色园区正式授牌,分别是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临港新片区生命蓝湾、东方美谷、湾区生物医药港和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


接下来,上海也将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谋划,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具体来说,首先是高水平建设国际一流特色产业园区,打造一批细分领域的特色产业载体,构建“1+5+X”生物医药产业空间布局,加速高能级项目落地。



“计划五年内新增1.2万亩产业空间,优先满足重点企业项目空间需求;推出800万平米定制厂房,实现初创、中小型企业项目 ‘拎包入住’。”刘平说,要高效率推动特色产业园区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做到“地等项目”、“房等项目”,深化“产融创协同”,推动更多生物医药企业科创板上市。




上海生物医药制造业营收3/4看张江




2019年,张江高新区生物医药制造业营收1030亿元,在上海市占比增至75%。2016至2019年,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制造业增量的92%在张江。2014年以来,国家批准上市的73个创新医疗器械,15个来自张江高新区。

在这块儿具有最完备的生物医药创新体系和产业生态的“热土”上,初创企业又将获得哪些惠利?

今年6月,经市政府研究同意,张江高新区进一步优化了空间布局,拓展了产业发展空间。市政府公布的26个特色产业园区主体部分全部纳入高新区范围,实现了张江专项政策的全覆盖。



国家药品审评和医疗器械审评长三角分中心将落地张江科学城。上海科创办执行副主任彭崧表示,两个中心设立后,一部分本来要送往国家药监总局的药品和器械将放在上海就地评审,以缩短评审的时间和流程,届时,新药上市将再提速。


值得注意的是,张江对生物医药企业的实际资金支持也将加大“马力”。


张江对引入重点实验室、功能总部、研发机构、龙头企业及创新平台,将最高支持4000万元;对首仿或首个生物类似药,最高支持500万元;对获得国际药品生产规范认证、突破性疗法等国际认证,最高支持200万元;对首次获得融资按照融资额的5%、后继融资额的2%给予资助,最高每个企业每年资助600万元。



此外,为提高创新策源能力,上海科创办将携手张江推进面向社会开放共享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建设,布局新的一批大科学设施,加快推进生物医药领域国家实验室落地,推动上科大未来医学中心、交大医学院浦东校区、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新院区等建设,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核心驱动力。




搭平台、建机制,医院跟药企怎么连?




除了资金支持、土地资源供给等要素,与临床的精准对接也是让企业 “头疼“的大事。


而作为全国异地患者流入最多的省级行政区,上海已建立6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中心,10个*********GCP示范平台(占全国26.3%),上海市级医院已基本具备了支撑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创建国际一流临床研究体系基础和能力。


具备了“硬实力“,一流的医院资源又如何与药企实现对接?



2020年6月,上海申康临床研究促进发展中心成立,实现了39家市级医院的资源对接(以下简称“临促中心”),这是一个真正的专业化、集约型、枢纽型的临床研究平台。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主任王兴鹏介绍,临促中心一头对接医院,一头对接企业,将为临床研究提供一站式、精准服务。



临促中心覆盖多维度的学科专家,成立了专科联盟。联盟由国家或上海市临床学科领域的带头人组成,依据专业精准对接上海生物医药企业,研究和制订诊疗技术发展战略与发展规划,并统一制定项目开发、方案设计、数据管理、生物统计等方法学技术标准。


与此同时,为给研究项目的受试者招募提供支撑,临促中心拓展医联大数据应用,建立了专病数据库,其中包括诊疗档案患者 1.54 亿人、处方明细 53.13 亿条、检验检查报告 6.69 亿份、影像数据资料 2.55 PB。


据悉,拓石药业的一个计划开展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的肿瘤免疫抗体新药,就成功通过临促中心的医联大数据平台扩大了受试者范围。


此外,规范化的对接运作与信息化的管理也大大促进了临促中心“医企联动”的机制,传统研究中心从临床试验申请到启动、入组需要花9至13个月的时间,而经申康提速后6个月即可完成,节省了35%到50%的时间。



创新策源-资源供给-精准对接-审评提速,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是个正在不断优化的生态圈,未来生物医药园区里还会出现哪些优质企业的身影?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