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中心

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与多组学检测如何
来源:     时间 : 2019-11-27

专家为解决肿瘤精准诊疗中的难点问题献计献策

由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摩根谈国际生命科学中心、上海吉凯基因研究院、中山医院、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协办的《生物医学大数据与肿瘤靶向多组学研究进展研讨会》日前在上海中山医院举行。中科院生物医学大数据专家、国家生物医学大数据基础设施项目负责人李亦学研究员担任会议主席。

据了解,近年来多组学检测和生物医学大数据分析的快速发展为肿瘤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为肿瘤诊断和个体化治疗开拓了崭新的领域。治疗肿瘤可从DNARNA、蛋白质和代谢等多个层面寻求突破。目前,肿瘤精准治疗多聚焦在基因检测,但其对靶向治疗、化疗药物选择、免疫治疗的指导作用存在不确定性,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来完善。近年来发展的基于质谱检测技术的临床蛋白质组学和蛋白基因组学正是为了弥补单纯基因检测指导肿瘤治疗的不足,已在SCI文章发表、重大项目申请以及临床检测研究等方面屡有不菲收获。会议由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姜民博士主持。  

 北京大学斯坦福中心首席科学家刘康教授、中山医院胸外科专家尹俊教授作主题报告。上海各三甲医院数十位肿瘤领域专家应邀出席会议并就人工智能大数据及肿瘤蛋白质组学的临床应用前景和国际肿瘤蛋白标志物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深入探讨。

刘康教授就《多组学和大数据AI技术在临床肿瘤学上的研究和应用》作了精彩演讲。刘教授从技术层面分享了高通量多组学检测技术和大数据AI技术及云检医学所具备的多组学检测/分析能力;从方法学层面系统介绍了疾病的数字模型的定义、模型构建流程及基于模型的疾病量化结果呈现;从产品和应用层面介绍了基于EMR的发病风险评估模型和多组学biomarker panel在癌症早期诊断、个体化治疗、癌症的复发风险评估方面的优势和价值,引发了与会专家的热烈讨论。

尹俊教授就《食管癌药物治疗靶点及耐药机制研究探索及新发现》作了精彩报告。尹教授在分享中提出化疗仍是目前食管癌药物治疗的主流方法,然而食管癌新辅助化疗有效性及紫杉醇方案化疗耐受性问题急需解决。基于此,尹俊教授团队首次开展了全基因组层面功能筛选食管癌细胞中与紫杉醇敏感性相关的基因的研究课题,通过临床样本和全基因组功能筛选发现了潜在的食管癌治疗和紫杉醇增敏靶点。

伴随着对肿瘤疾病认识的深化,各种诊治方法的创新和改进,肿瘤诊治的理念,策略和模式也在不断地演变,恶性肿瘤的诊治正在经历从多元化治疗模式向多学科综合诊治模式的发展。精确诊断是实现精准医疗的基础,随着蛋白质组学在临床应用上的日趋成熟,将有力地推动肿瘤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