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中心

为国产医疗器械点亮一束光 ——记微创医疗科研攻关突围战
来源:     时间 : 2019-01-02

 2018年全球医疗器械公司前十强中,美国公司独占7席、德国2席、荷兰1席。其中“GPS”(美国通用、荷兰飞利浦、德国西门子)3家企业“一统天下”,占据了全球绝大部分市场。可以说,医疗器械行业处于欧美发达国家的高度垄断之中,也是其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打破国外医疗器械巨头的铜墙铁壁和围追堵截,勇气和智慧缺一不可。微创医疗正是这样的例子。

 

201894日,世界顶级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创刊近200年来,第一次刊发中国医疗器械产品的临床研究结果,文章的主角就是由微创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心脏支架“火鹰”。这意味着微创不仅成为国产支架领域的龙头企业,也开始引领世界支架行业的新标准。

 

点亮一缕微光

 

微创医疗能成为中国本土医疗器械产业的引领者、推动者,绝不是偶然。

 

微创医疗的缔造者、董事长常兆华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具有很强的忧患意识。

 

早年在美国留学时,常兆华遇到了一件事。有一次,国内有一家医疗器械公司要购置生产心脏导管的成套设备,本来只需1套,但后来却买了10套,而这些设备在美国10年前就被淘汰了。结果,这家公司白白浪费了600多万美元,非但一个合格产品没有产出,而且这家中国公司为此濒临破产,数百名职工每月靠国家的救济金才能勉强生活。

 

十几年前,整个中国心脏支架产业在市场上是没有发言权的,强生、美敦力这些医疗器械巨头像高山一样横亘在前。在这样的高山面前,国产医疗器械最好的结局似乎只有被吞并、收购。

 

常兆华表示,由于那时国内高端医疗器械行业落后,致使手术所用支架百分之百全部依赖进口,价格奇高不下。中国患者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放弃高科技文明带来的疗效,要么承受较之国外患者数倍的价格。常兆华说,得知这一状况后,自己有一种透彻心扉的“耻感”与“痛感”,这种“耻感”和“痛感”就是微创医疗诞生的原因。

 

“只有自主创新才能不让自己处于被动状态。” 1998年,常兆华放弃了当时丰厚的薪水,依然决定回国创业。在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浦东张江,常兆华建立了微创医疗公司。

 

中国医疗器械领域的黑夜中,微创医疗点亮了一缕微光。

 

星星之火可燎原

 

唯有自主创新才有竞争力。微创医疗成立之初,就选择了一条最艰难但又不得不走的路:以自主研发,产品创新为主线,快速反应和满足市场需求,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培养研发团队,打造并不断提高旗舰产品的技术含金量,培育无法复制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形象,形成强大的品牌效应。

 

自主创新的路上,微创医疗创下了数个“第一”:

 

2000年,微创的Mustang裸支架系统通过CFDA注册认证;同年,作为************个关于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Cypher支架)的临床试验(RAVEL)启动。

 

2004年,微创的Firebird冠脉药物支架系统获得SFDA注册认证,“火鸟”问世。这是第一个由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的药物洗脱支架,它让微创成了继强生、波科之后第三家获得药物支架生产许可证的厂商,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打破了进口产品在中国冠脉介入领域的垄断。

 

2014年,经8年自主研发,微创医疗的第三代药物支架,同时也是全球首款且唯一一款靶向洗脱支架系统“火鹰”上市;且是全球载药量最低的支架系统,仅需同类产品载药量的1/3

 

从“火鸟”到“火鹰”,不只是微创医疗的产品迭代,更意味着微创医疗引领了一个行业的崭新时代,是中国医疗器械行业从仿制时代走向自主创新时代的标志。这10年,是微创从弱小到强大的10年,也是微创积聚能量寻找突破口的10年,同时也是微创反思企业发展方向的10年。

 

快速扩张,全球布局

 

微创医疗的目标是成为世界级的医疗器械集团,出路在哪儿?仅仅是做支架吗?它能支撑起微创的梦想吗?

 

对于尚处在发育阶段的国内医疗器械厂商来说,自力更生做技术型选手,成功收益大,成长性高,根基稳固,但产品单一、平台拓展性弱。要想实现产品多元化和销售全球化,成为世界级的医疗器械集团,唯有借助资本的力量扩张。

 

2008年前后,微创医疗开始走上了集团化运作模式,先后创建了微创骨科、微创生理等多家子公司。国内,微创医疗先后收购北京潘格瑞、苏州海欧斯、东莞科威、龙脉医疗;国际上,微创医疗收购了美国Wright关节重建业务、强生旗下原Conor公司等。不断地并购、扩张,让微创医疗从一个单一业务的小公司逐渐扩充为多元业务的大集团。

 

常兆华介绍,微创医疗从最早的球囊导管起步,到随后的金属裸支架、药物支架,再到最新的靶向药物洗脱支架系统,一步步从跟随者变成全球引领者。在心脏支架领域实现超越后,微创医疗开始向人工关节、心脏起搏器等领域拓展。如今,微创医疗上市的产品近300个,全球范围内每12秒就有一个微创医疗产品用在患者身上,或挽救生命,或提高生活质量。目前,微创医疗还有近100个研发项目正在推进中,范围覆盖公司的十大业务集群。

 

技术创新、发展主营,平台建设、多元发展,通过两种模式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微创医疗的医疗器械版图正在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