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中心

全国人大代表戴立忠:加快孵育全球生物医药中国品牌
来源:     时间 : 2023-03-09


“建议我国鼓励生物医药领域龙头企业参与国家健康民生战略研究,通过健全和完善产学研用全链条转化机制,加大创新研发力度、完善关联产业政策制度等措施点。”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戴立忠围绕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等方面带来了多份建议。

戴立忠表示,新冠疫情影响下,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世界主要国家纷纷把生物医药技术及产业化提升作为国家战略,“我们也需要加速抢占国家健康民生战略发展的制高点”。

数据显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正快速由具发展潜力的高技术产业向高技术支柱产业发展。截至2021年,我国医药生物行业市场规模达到3.97万亿,预计到2023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4万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生物医药产业链最能创造价值的上游研发能力、终端的创新产品及产能,以及下游的品牌、渠道与销售能力均高度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其中,美国拥有全球近60%专利、70%以上的新产品、70%以上的销售额。

戴立忠介绍,中国在生物医药产业研发领域起步晚,底子薄,产业创新转化又有周期长、投入大,对技术、资本和政策依赖程度高等特点,因此,国内生物医药产业“特而不尖”“多而不响”“杂而不精”等现象依然存在。

以体外诊断产品为例,单产品从研发到注册上市周期超过3-5年甚至更长,企业创新成本高昂,且上市后的推广应用周期仍有较多受限,大大阻碍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综上所述,戴立忠建议,健全和完善产学研用全链条转化机制,鼓励生物医药领域龙头企业参与国民健康战略研究,以此充分发挥我国科学家和工程师优势,鼓励院企合作、校企合作,完善和健全从基础研究“最初一公里”到市场应用“最后一公里”全链条有效贯通的产学研用转化机制,真正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的高度融合。

戴立忠认为,需加大生物医药产业政策支持,鼓励和扶持基因科技、创新诊疗技术方向的发展,孵育一批全球性企业,“检测诊断技术和产品仅占1%左右的医疗投入,却影响了临床诊疗超过90%的决策,是能够改变我国治疗支出比重,降低药耗占比,提升诊疗质量的关键,建议尤其在基因科技、创新诊疗技术方向做重点政策倾斜,加快孵育一批全球性民族生物医药企业和品牌”。另一方面,我国在基因科技、创新诊疗技术方向与欧美发达国家差距较小,甚至有一批在细分技术领域具备核心创新优势的企业,将能够快速实现在这些领域的技术领先,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后发赶超,获得行业主导权,从而带动国家生物医药产业的整体良性发展。

戴立忠同时建议,加大需求侧健康民生投入对国内龙头企业扶持,加快培育生物医药产业中国品牌,打造中国精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