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中心

复旦大学校长金力:“种好自己的树”,而不是摘“别人树上剩下的果子”
来源:     时间 : 2023-03-06



合力造就“大师”而不是增加“掐尖”焦虑


“没有顶尖人才,就没有顶尖水平;没有科学问题,就没有科学进步;没有创新生态,就没有创新驱动;没有范式变革,就没有科技革命。”在今天下午举行的上海代表团全团审议中,全国人大代表、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金力作了“关于发挥基础研究主力军作用,为建设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打头阵、当尖兵”的审议发言。

“从全球科技发展的历史和规律来看,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基础研究是基石;建设创新型国家,基础研究是‘源动力’‘元实力’。”金力说,复旦是以基础研究见长的高校,服务现代化国家建设,就要把基础研究作为核心任务、做到世界顶尖,支撑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就要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微观改革,充分激发活力创造力,在建设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新征程上打头阵、当尖兵,为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提供高效有力支撑。“没有顶尖人才,就没有顶尖水平。基础研究的发展与竞争,归根到底靠高水平人才。大学因大师而兴,以育人为本。”金力表示,我们把人才工作和人才培养放在核心位置,厚植基础研究人才成长和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沃土。坚持引育并重、养用结合,面向全球引进战略人才和青年英才,围绕顶尖人才建设创新平台和团队。按“卓学、卓识、卓越、卓著”四个层次全周期、全方位、个性化支持引导人才发展,落实资源跟着人才走,让人才引得进、长得快、干得好。探索拔尖人才培养改革,高质量推进“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强基计划”,构建“高精尖缺”研究生教育格局,系统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

“我们要让‘关键少数’发挥关键作用,保证战略科学家、顶尖人才负责制落地见效。”金力建议,探索超常规、长链条、开放的未来顶尖人才培养模式,下探基础教育、上接高水平人才,把教育链与创新链、人才链融合起来,合力造就“大师”而不是增加“掐尖”焦虑。

在金力看来,基础研究需要思考和发现,需要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的组织,需要长期稳定的支持。我们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引导、激励和保障科研人员既有“从1看到0”的慧眼雄心,敢于立足科学的无尽前沿,善于在无人区、交叉点静心“种好自己的树”,而不是摘“别人树上剩下的果子”;也有“从0看到10”的远见卓识,善于把科技前沿与重大需求前景结合起来,善于从应用攻关中溯源真正科学问题,统筹基础原理突破和技术路线选择去解决关键技术问题。他建议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联合基金主渠道功能,以选人、选好问题为导向,设立8-10年甚至更长周期项目,支持有潜力的科研人员挑战长周期、高风险、颠覆性研究工作。

 “原始创新依靠科学家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要不遗余力打造引领、原创、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金力说,我们培优学科生态,以20个一流学科为牵引、推进交叉融合,凝练培优领域、争取重大原创成果,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学科方阵。坚持开放合作,更积极融入国际学术共同体、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牵头人类表型组等国际大科学计划,与各国同行合作应对生命健康、气候环境、可持续发展等世界性难题,体现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担当。深化全链协同,设立校企联合实验室、打通人才旋转门、成立科创母基金,引导各类要素聚力高风险创新。弘扬科学精神,涵养为国请命的豪气、卓越自主的胆气、寂寞深究的静气、团结协作的大气,加强科技伦理治理和科研诚信建设。

金力认为,当前正处在科研范式变革重要时期,必须以超前眼光加强超前部署,否则就有迭代、降维风险。要聚焦AI for Science范式和“开放科学”转型,大力推进工具软件迭代、方法算法革新、模型标准建构和高端仪器装备研制等基础性研究,建设大科学装置、大数据平台、检测分析平台等基础性设施。建议建立上海AI for Science中心,整合力量、创新机制,承担特色模型开发、平台服务驱动、产业孵化功能,增强全市乃至全国的原始创新竞争力和驱动力。

伟大的城市要有伟大的大学。金力表示,将把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融入上海现代化发展、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历史进程,向党和人民、向时代交出满意的“复旦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