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中心

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共克疫情简报55
来源:     时间 : 2022-05-13

新冠Omicron变异毒株免疫逃逸机制被揭示

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发的COVID-19对全球公共卫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胁,特别是近期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毒株在全球范围广泛传播,不断给中和性抗体和疫苗研发带来新的挑战,已有研究显示目前多种针对SARS-CoV-2的中和性抗体对Omicron变异毒株无效或效力显著降低。

近日,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奖励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教授、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特聘教授饶子和院士,第十三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获奖者、免化所研究员杨海涛联合南京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团队,利用冷冻电镜单颗粒技术解析了Omicron变异毒株Spike蛋白分别结合受体和抗体的高分辨率结构,从结构生物学角度阐明Omicron 变异毒株逃逸绝大部分现有中和性抗体,同时保留与受体ACE2 有效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为广谱中和性抗体的设计和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外,该工作还比较了最近报道的对Omicron变异毒株保留一定中和活性的抗体,并分析了这些抗体的表位特征和作用模式,发现第3类和第4类抗体的表位与Omicron的突变位点重合度较小,因此对Omicron变异毒株具有更高的耐受力。由此,研究团队认为通过鸡尾酒抗体同时针对不同表位的治疗策略可能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潜力。

此项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细胞报告》(Cell Reports)上。

 

 

 

据悉,20201月,当全国战“疫”打响之时,饶子和院士团队已经初战告捷。春节前夕,饶子和院士团队率先在国际上成功解析新型冠状病毒RdRp近原子分辨率的三维空间结构,首次揭示了该病毒遗传物质转录复制机器核心“引擎”的结构特征,并实现与国内外同行实时共享。饶子和院士领衔的应急科研攻关团队成功解析出新型冠状病毒的两个重要靶点——主蛋白酶和RNA依赖的RNA聚合酶的三维结构信息,为开发针对新冠肺炎的药物奠定了重要基础。这两项研究,20203月先后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和《科学》上发表。